11月14日,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、中国通信学会、无锡市人民政府、人民邮电报社、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江苏省通信管理局联合主办,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协办的首届移动物联网大会(2022)在江苏无锡召开,主管部门、学界、业界人士线上线下汇聚,交流移动物联网发展情况,谋划创新发展路径。会议以“移动物联新超越,万物智联新时代”为主题,是我国进入“物超人”时代后移动物联网领域首个重要会议。大会在无锡举办,从一个侧面表明江苏物联网发展全国领先。
打开网络应用另一个维度
今年8月,我国迎来物联网发展的里程碑——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16.98亿户,首次超过移动电话用户数16.78亿户,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“物超人”的国家。截至9月底,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增至17.5亿户,较年初增长3.5亿户,占全球移动物联网连接总数比例超过70%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赵策介绍,我国移动物联网的融合应用已经打开新空间——形成车联网、公共服务、零售服务、智慧家居等4个亿级应用,智慧农业、智能制造、智慧物流等3个千万级应用,有力支撑生产生活。与此同时,国内移动物联网芯片和模组企业,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定优势。
“物超人”意味着什么?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,从网民数量、上网时长看,依靠人口红利来发展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,进度没有那么快了,但连接“物”打开了网络应用的另一个维度,意味着未来工业互联网、智慧城市、智慧家居等应用会有一个爆发性增长。由于移动物联网与大数据紧密关联,“物超人”还意味着数据的大增长,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,也会加快对算力的需求;物联网作为信息采集的前端,会串起5G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,让信息技术的发展到达一个新起点。
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专家续合元认为,“物超人”不仅是数字上的超越,而且说明移动物联网已经改变着千行百业,也深度改变人们的生活。
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主任朱洪波指出,“物超人”揭示明确的发展趋势,即物联网驱动移动通信产业发生革命性变化——从“信息传输为中心”向“信息服务为中心”进行战略转移。“过去运营商建一张网供人们使用,如今变成服务需要什么,就提供什么网络,从‘以网络为中心的服务’向‘以服务为中心的网络’发展。”
朱洪波为听众们描绘了一幅未来场景:面向6G、基于智能感知的移动网络,是智能化生产重要基础设施,其显著特点是将生产制造流程与信息基础设施融为一体。未来移动网络,预期有3大能力:生产要素固定接入变成按需连接、人机物间被动互联变成按需协同、网络服务能力预设变成按需组网的能力。
江苏移动物联网全国领先
会上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TOP15“物超人”城市,包括江苏的常州、无锡、南京。据悉,这15个移动物联网发展领先城市总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3%,但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7亿多户,占全国移动物联网总连接数超过41%,有的城市“物超人”比例甚至超过300%,体现我国移动物联网发展的显著成效以及高集中度。
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耿力扬带来一组数据:江苏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位居全国前列,至9月底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18.2万个、4G基站40.0万个;江苏基础电信企业发展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近2.2亿户,全国排名第二,是江苏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.05亿户的2倍多,是江苏常住人口的2.5倍多。其中,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达11.6万,窄带物联网(NB-IoT)终端连接数达4858.1万。5G在工业互联网、车联网、医疗等领域,加快物联网应用场景探索和落地,车联网用户达3460.0万户、公共服务终端用户达5203.8万户、智慧工业终端用户达400.9万户、智慧医疗终端用户达567.8万户。
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胡学同介绍,为促进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,江苏围绕产业链重点环节,加速培育龙头企业,优化服务支撑体系,形成以无锡为核心、苏州和南京为支撑,一体两翼、多元发展、辐射全省的区域布局。全省移动物联网整体水平明显提升,2021年全省物联网产业实现业务收入7420亿元,同比增长15%,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持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。
全力打造移动物联网高地
周文栋在致辞中表示,无锡是中国物联网的“起航之地”,是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。近年来,无锡抢抓物联网发展历史机遇,持续深耕、久久为功,推动物联网从概念走向实践、从试点走向示范。下一步,无锡将乘着移动物联网发展的时代东风,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重要抓手,重点推动“人工智能+物联网”(AIoT)融合创新、双向赋能,聚力推进智能传感器、车联网、工业互联网“一感两网”高质量发展,奋力绘就“物联网发展看无锡”的美好图景。
跨过“物超人”里程碑后,万物互联已然开启新篇章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,加快发展物联网。站在新起点,要充分发挥既有规模优势,加快促进移动物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。